服务 帮助 奉献
佛学了解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佛学了解 > 佛教旅行 > 第1章 吠舍离,下部

学佛故事 stories

  • [学佛故事]幸福生活从大密开始

    当我打开大密网站的那一刻起,大密网站上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,看着一尊尊的佛菩...

  • [学佛故事]见上师一面 戒除廿载烟瘾

    抽烟的人都知道吸烟的害处,很多人也都想要戒烟。然而由于对烟草的严重依赖,戒烟...

  • [学佛故事]从业无害最吉祥

    我们选择职业是为了维持正当的生活。职业如法时,家庭和睦,事事顺利。如果选择了...

  • [学佛故事]赠物治烫伤

    满满一壶滚烫的开水倒在孩子稚嫩的脸庞,“我立马感受到一股钻心的痛”……

  • [学佛故事]告别癫痫

    癫痫,又称“羊角风”,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供电,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的一种慢性...

  • [学佛故事]学佛让我重获新生

    小时候的周燕平是非常大小气,爱发脾气。她因为是家里的独女,父母非常的疼爱。加...

  • 大密活动 events

    第1章 吠舍离,下部

    发布时间:2015/01/01 佛教旅行 浏览次数:2547

    四、佛舍利出土处

    佛陀入灭后,恒河平原上的八个大国将佛舍利分为八份,每国各持一份,离车族也分得了其中八分之一的舍利,于是在吠舍离建了一座覆钵式佛塔,将舍利安奉其中,虔敬供养。

    离车族人建立的佛舍利塔遗址所在地——哥哈尔村,离阿育王柱大约30分钟的车程。1958年,在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当中,考古学家奥尔提卡(A.S.Altekar)发现了一个滑石舍利罐,内有大量舍利,虽然阿育王造塔移走了九成的佛舍利,但是据玄奘大师说,当时吠舍离存留的舍利仍有一斗之多。

    哈尔村的街道和商铺

    佛舍利塔园入口

    入口处的佛舍利塔英文介绍

    佛舍利塔周围花园式的绿化植被

    佛舍利塔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园,除了从大门直往舍利塔的一条水泥路,其他地方都是大面积的草坪和风景树木等植被,花园式的绿化植被,给这座古老的舍利塔增添了不少生机,当时虽然是冬天,坪草有些枯黄,但是树木苍翠,鲜花盛开。这个园子是免费开放的,也有不少临近的居民或者游客前来游览。

    舍利塔遗址

    舍利塔残基——佛舍利出土处

    发掘后的佛舍利塔并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回填和修补,而是保留了发掘时的样子。现在的遗址由铁栏杆围起来,上面修了一个绿色覆钵式的棚子,使得整体看起来像原来的舍利塔形,也用于遮日避雨。

    当年出土的佛真身舍利,如今作为镇馆之宝被收藏在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博物馆内。

    巴特那博物馆位于巴特那的佛陀街上,是由莫卧尔王朝和拉吉普特人建造的。博物馆最珍贵的就是佛祖真身舍利,玄奘大师对这里的佛舍利有过描述。

    巴特那博物馆内的佛舍利

    绕 塔

    宣法师给我们介绍舍利塔

    舍利塔园内的大钟

     

    佛舍利塔园旁边有一座佛教修道院,规模不大,但里面提供孩子的基础教育。棕榈树下席地而坐,就是孩子们的教室,四根木棍支起一块简易的黑板。紧挨房子的棚子三面无遮拦,下面有几张桌椅,那是大一点的孩子上课的教室。

     

    佛舍利塔园旁边的佛教修道院

    孩子们的露天课堂

    清澈的目光,清纯的脸蛋

     

    灌顶池处于寺院区的中央,规模很大,据说是离车人举行灌顶仪式之地。这里的灌顶指当时国王登基的仪式,对于离车人而言应是他们议事会主就职的仪式,非是指密宗的灌顶传法,不过两者有渊源关系,佛经中即有对此水池的优美描绘。水池的另一方,能看到日本修建的白色的世界和平塔,但因为时间关系,我们并没有去。

     

     灌顶池

     

    五、吠舍离的佛教故事

    古老的吠舍离,蕴藏着许多美丽的故事,比如庵摩罗女的故事,佛陀留钵给吠舍离的故事,维摩诘长者的故事,七百结集等。

     

    1、庵摩罗女及庵摩罗园

    庵摩罗女是当地一名有名的妓女,佛陀在吠舍离弘法时,她也前往礼拜供养,并被佛陀的相好庄严和慈悲威仪所吸引,非常欢喜。她当即受了三皈五戒,并请求佛陀和他的僧团第二天到她的花园里应供,佛陀慈悲地答应了她的请求。

    庵摩罗女准备了精美的饮食,而且把吠舍离当时的第一名园——庵摩罗园供养给了佛陀;后来这里建立的重阁讲堂,成为佛陀弘法和安居的五大精舍之一。最终庵摩罗女随佛出家成为比丘尼,证得阿罗汉果。

    庵摩罗园的遗址并没有发掘,据说是在一个小村子之中。

     

    2、佛陀留钵给吠舍离

    佛陀晚年三次告阿难说,佛寿无量,但是阿难为魔所扰,没有及时请佛住世,佛陀应魔王之请三月后入涅槃。吠舍离的离车人得知后十分哀痛,祈求佛陀能改变决定,但时机已逝,为时已晚。

    当佛陀踏上前往拘尸那迦的最后一段路时,回头看了一眼吠舍离,对阿难说,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这个城市了。原本天上阳光灿烂、晴空万里,这时忽然飘下密密的细雨,佛陀告阿难说,这不是雨,而是天人之泪。

    庵摩罗女和众离车人实在不能承受即将失去佛陀的事实,恸哭着一路跟随佛陀前行,佛陀即以大神力化河与他们隔开,离车人面对奔腾的河水大哭不止,后佛陀把自己用的钵留给吠舍离人作为纪念。

     

    3、维摩诘长者的故事

    维摩诘(Vimalakīrti)居士,是吠舍离城里的长者、富翁,更是一名对佛法明晰通达、辩才无碍的居士,他出入于社会的各个阶层,无论面对政要富商,还是贩夫妓女,他都能应机说法,以种种方便度化众生。

    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中说:“其以方便,现身有疾。以其疾故,国王大臣、长者居士、婆罗门等,及诸王子,并余官属,无数千人,皆往问疾。其往者,维摩诘因以身疾,广为说法。”

    有一次,维摩诘居士再次称疾,佛知其意,即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去探病,但是舍利弗不敢去维摩诘居士家探望;佛再派大目犍连尊者,尊者也不敢去;后来佛陀又派大迦叶、须菩提、富楼那、迦旃延、阿那律、优波离、罗睺罗、阿难等五百大弟子,皆对佛说不堪此任;后又派弥勒菩萨、光严童子、持世菩萨等大菩萨,诸菩萨亦皆说不堪此任;最后,唯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接佛旨意,带领八千菩萨,五百声闻,百千天人,前去问疾。

    维摩诘居士知道文殊师利菩萨率众前来,于是施展神通,丈室可容万人;到了饭食之时,舍利弗心想,这么多人来了,吃什么呢?维摩诘居士知道后即以神通力到众香国,祈请说:“愿得世尊所食之余,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,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,亦使如来名声普闻。”香积佛下九百万菩萨众,亦前来供养释迦牟尼佛,并至维摩诘舍,维摩诘菩萨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,请诸菩萨皆坐其上,室内亦不拥挤。我们现在所说的“丈室”和“方丈”即源于此。

    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二大士对答时,机锋迭起,精彩纷呈,和盘托出大乘佛法真义———不二法门。

     

    4、七百结集

    佛灭度后约百年间,长老耶舍迦兰陀子行化至吠舍离城,在布萨日,看到跋耆族的比丘们钵中装水,向信众乞讨金钱。耶舍长老指出此事非法,非佛制戒律,非比丘当为,请各位居士不要布施。但是耶舍长老的举动引起了跋耆族比丘的不满。除此事外,跋耆族的比丘们还改动了其他九条戒律,共称“十事”。

    耶舍长老指出此十事非法,但是跋耆族比丘并不接受,并令耶舍长老到居士那里道歉,但是却得到了居士的同情和尊重。耶舍长老再劝跋耆族比丘放弃非法,跋耆族比丘竟欲将长老驱出僧团。

    耶舍长老感到此事重大,遂不远千里西行,寻找名重当时的大长老来共议此事,跋耆族比丘也想拉拢一些长老来支持自己,最后双方集合七百阿罗汉于吠舍离城集会商定此事。会上由长老离婆多问,长老一切去答,将十事违反哪条戒律,佛何时何地因何人制戒,此戒律的传承等等说得一清二楚,无可辩驳,最后遂判此十事为非法。

    这就是佛教历史上第二次结集,因有七百阿罗汉参与,故又称七百结集;此次结集以上座部获胜,也称上座部结集。

    第1章 吠舍离,上部

    第1章 吠舍离,下部

    第2章 王舍城——竹林精舍

    第2章 王舍城——舍利弗、大目犍连皈依

    第2章 王舍城——那烂陀寺

    第2章 王舍城——频婆娑罗王监狱

    第2章 王舍城——灵鹫山,上部

    第2章 王舍城——灵鹫山,下部

    第3章 菩提迦耶——大觉寺01

    第3章 菩提迦耶——大觉寺02

    第3章 菩提迦耶——大觉寺03

    第3章 菩提迦耶——大觉寺04

    第3章 菩提迦耶——中华佛寺

    朝圣之旅后记

    (作者:侯居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