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故事 stories
-
入佛殿须知
发布时间:2014/12/24浏览次数:4003
进入佛殿,态度要恭敬。 入佛殿不行走中央大门,须缘左右边门进入。 缘左门进,左足先跨入;缘右门进,右足先跨入。 进入殿堂后,不得穿堂横越或左右驰走、奔跑。 进入大殿时,如须脱鞋,应将鞋子整齐摆放殿外,...
-
蜜蜂的教诲
发布时间:2014/12/22浏览次数:3092
很久以前,有一位已得大觉悟的佛,法名为「一切度王」,降到人世讲说法要。这时群众中有两位比丘,一位名叫「精进辨」,一位名叫「德乐正」,他们一起到一切度王的座前听闻法旨要义。精进辨就是后来的佛陀,德乐...
-
丛林生活仪规——礼佛仪式
发布时间:2014/12/22浏览次数:4390
【顶礼】 顶礼名词,也出自佛经,佛每次说法,听众弟子都用头,而伏地,顶礼佛足而后就座。所以自己的头顶,礼佛双足,表显恭敬至极的意思。 【合十】 合十即合掌,是佛教传自印度的敬礼。合左右手掌的十指,表示...
-
四威仪
发布时间:2014/12/22浏览次数:3870
【行如风】 修道之人,举止动步,安详徐行,犹如清风徐拂。行进时,两眼平视,不左窥右瞄,不向外攀缘;移步时,勿踏虫蚁,勿仓仓惶惶,或令鞋履拖拉出声;当收摄身心,举止动步,心存正念,一切时中,定慧等持,...
-
七众弟子
发布时间:2014/08/08浏览次数:3478
众生皆可学佛,不分在家出家,学佛一律平等,因为戒相少示差别。出家的男女众有五类:一、比丘 (Bhiksu),男子受过二百五十大戒的。二、比丘尼 (Bhiksuni),女子受过五百大戒的。三、式叉摩那尼 (Siksamana),是...
-
为什么寺院里念经总要用木鱼?
发布时间:2014/08/08浏览次数:3411
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,木鱼是最常用,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,不管是诵经礼忏,还是念佛上殿,都要用到木鱼。很多人不仅要问:寺院里面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呢?因为即使在晚上,鱼在水里也不会闭眼睡觉,为了勤...
-
木鱼的形制
发布时间:2014/08/08浏览次数:3346
制作木鱼,一般都是把一整块木料雕刻成鱼的形状,然后把中间挖空,在头部、尾部、鳞甲等部分漆上黑漆,押上金箔,其余部分漆上红漆。大型木鱼一至六尺长,小型木鱼三至五寸长不等。 佛教寺院中使用的木鱼分为两种...
-
佛有三十二相
发布时间:2014/08/08浏览次数:3521
释迦佛在过去生中,为了度化众生而累劫精勤地行持菩萨道,于此世示现成佛,具备了圆满的身相。在佛教中,常常用“相好”形容佛陀身体的庄严殊胜。如云:“百劫修相好,三祇修福慧。”在《增一阿含经》等原始佛教经典...
-
佛像的七种手势
发布时间:2014/08/08浏览次数:4155
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,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,是具有印度特点的肢体语言,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。常见的有说法印、无畏印、与愿印、降魔印、禅定印五种,即“释迦五印”。手印形式可有多种变化,尤其是密...
-
佛教徒的语言礼仪
发布时间:2014/08/08浏览次数:3142
走进寺院,遇到出家人,怎样和他们打招呼?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?这可能是许多人想了解的。 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,有特定的规矩。比如一寺的主持叫“方丈”,也叫“住持”。住持是“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”的...
-
佛教节日知多少
发布时间:2014/08/08浏览次数:3844
节日,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浪漫。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民族、不同的宗教乃至不同文化范畴的社会组织都有其不同的节日。人们把对过去美好的记忆赋予节日,也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寄托于节日。人们通过节日忘掉过去的得失...
-
浴佛功德经
发布时间:2014/08/08浏览次数:4253
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,与大芯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、天龙八部,悉皆云集。 尔时清净慧菩萨在众中坐,为欲愍念诸有情故,作是思惟:「诸佛如来以何因缘,得清净身,相好具...